督脉单29穴,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通过对督脉灸疗可以防病治病,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之奇效作用。本文简单介绍督脉的各个穴位取穴方法及艾灸治疗的功效和施灸方法。
督脉穴位分布图
1、长强穴
【取穴方法】跪伏,按取尾骨端下3分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脊强急、大小便难、肠风下血、脱肛泻血、五痔、五淋、洞泄、失精、小儿囱陷
【灸法】灸3-7壮
2、腰俞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能骨第四腰椎之下,隙缝间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脊重痛、妇人经闭、腰以下冷、温疟无汗、琳浊溺赤
【灸法】灸3-7壮
3、腰阳关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十六椎节之下,即第四、五腰椎棘突之旬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界痹不仁、筋挛不行、遗精白浊、经病带下、腰膝酸痛
【灸法】灸3-7壮或5~13分钟
4、命门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十四推节之下,即第三、三腰推棘突之间陷中取之;(后背对正肚脐眼处即是)
【作用功效】主:肾虚腰痛、赤白带下、泄精、耳鸣、手足冷痹、头痛身热、骨蒸潮热、久痔、痎jiē疟、里急腹痛
【灸法】灸3-7壮或5~13分钟
以上尾骶至14椎穴位.作用功效:脑、肠、生育、小漫病及腰脊局部病
5、悬枢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十三椎节之下,即第一、二腰推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脊强不得俯仰、腹中积气上下疼痛、水.谷不化、泻痢不止
【灸法】灸3-7壮
6、脊中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十一稚节之下,即第十三、十二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风痛癫邪、腹满不食、五痔、积聚下痢、小儿脱肛、反胃、黄疸
【灸法】禁止灸
7、中枢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十椎节之下,即第卜、十一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痛不得俯仰、身黄腹满、四肤寒热、食呕舌直、视力减退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8、筋缩穴
【取穴方法】伏卧,按取第九椎节之下,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癫疾惊狂、脊强风痛、目上视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以上9至1椎穴位作用功效:脑及肠胃病、腰脊局部病
9、至阳穴
【取穴方法】伏卧或正坐,略向前俯,按取第七椎节之下,即第七、八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脊强痛、胃寒不食、少气难言、胸胁支满、报瘦身黄、四肢乏力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10、灵台穴
【取穴方法】伏卧或正坐,略向前俯,按取第六椎节之下,即第六,七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喘不得卧,风冷久嗽、腰脊强痛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11、神道穴
【取穴方法】伏卧或正坐略向前俯,按取第五椎节之下,即第五、六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伤寒头痛、寒热往来、痎jie疟、悲愁、禅忘、惊悸、小儿痪疚、腰背痛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12、身柱穴
【取穴方法】正坐略俯,按取第三椎节之下,即第三、四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腰背痛、癫疾狂走、身热瘈疭chi zong、妄言.见鬼、小儿惊痛、虚劳咳嗽、气喘、疲乏
【灸法】灸5-10壮
13、陶道穴
【取穴方法】正坐俯头,按取第一榷节之下,即第一、二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疹疟寒热、喘咳、头重目镇、脊强项拔、精神恍惚
【灸法】灸3-7壮
14、大椎穴
【取穴方法】正坐俯头、当平肩正中点,即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陷中取之
【作用功效】主:五劳七伤、骨蒸盗汗、痎jie疟、肺胀喘咳、颈项强痛、不得回顾、背膊拘急
【灸法】灸5-10壮
以上1至7椎穴位作用功效:脑、肺、发热、脊背病
15、哑门穴
【取穴方法】正坐俯头,在项后正中线入发际6分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聋哑舌强、颈项强急、脊强反折、癫疾瘈疭chi zong、头风寒热、风痉
【灸法】禁止灸
16、风府穴
【取穴方法】正坐俯头,在项后正中线入发际1寸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中风舌缓、暴瘖不语、偏风、伤风、头痛项急、目眩反视、癫狂
【灸法】禁止灸
以上项部穴位作用功效:脑、头、项、舌疾患
17、脑户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风府穴上1寸5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重项痛、口噤、羊痫、目不能眴
【灸法】灸1-3壮
18、强间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脑户穴上1寸5分,即后发际土4寸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痛项强、目眩脑旋、烦心、呕吐涎沫、狂走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19、后顶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强间穴上1寸5分,即后发际上5寸5分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颈项强急、颅额上痛、偏头痛、目眩、恶风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20、百会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当头顶之正中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风头痛、耳聋、鼻塞、鼻衄nǜ、中风语赛、口哄、风痛卒厥、惊悸健忘、痎疟、脱肛、阴挺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21、前顶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一百会穴前1寸S分,前发际后3寸5分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风目眩、额面赤肿、小儿惊痛、鼻流清涕、颈项疼痛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22、囱会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前发际后2寸百会穴前3寸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风肿痛、脑虚、风癎xián、鼻衄nǜ、鼻塞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23、上星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前发际后1寸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头风头痛、痎疟、鼻血、鼻塞、目眩睛痛、头皮肿痛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24、神庭穴
【取穴方法】正坐,从鼻准直上入发5分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癫痫、发狂、头风、鼻渊、泪出、惊悸不安正际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以上头部穴位作用功效:脑及五官疾患
25、素髎穴
【取穴方法】正坐,于鼻尖端取之
【作用功效】主:酒齄zhā鼻、鼻塞、衄nǜ血
【灸法】灸5壮或10分钟
26、水沟穴
【取穴方法】正坐,于鼻唇沟卜3分之1处沟中央取之
【作用功效】主:中风口噤,不省人事、癫痛卒倒、口眼喎斜、消渴多饮、风水面肿、瘟疫、腰脊强痛
【灸法】禁止灸
27、兑端穴
【取穴方法】正坐,在上唇尖端,即当红唇与皮肤相接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癫痫吐沫、齿龈肿痛、口疮、口噤
【灸法】禁止灸
28、龈交穴
【取穴方法】正坐仰头,或仰卧,翻开上唇,于卜唇内两门牙缝中上行约3分,龈肉微有陷凹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面赤心烦、鼻生瘜xī肉、头领痛、颈项强、目赤多眵chī、牙疳gān肿痛
【灸法】禁止灸
29、印堂穴
【取穴方法】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之
【作用功效】主: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灸法】灸3-5壮或5~10分钟
以上口鼻部穴位作用功效;脑、鼻、口齿病
以上是小编对督脉的全部穴位名及取穴方法和灸疗的作用简单介绍,后期会详细介绍每一个穴位的艾灸方法、艾灸功效及禁忌!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aijiuzj)想看就看哦!
这是出自艾之家园的原创文章,均从艾灸书籍及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发布。地址:http://www.aijiuzj.com/aijiuhc/90.html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书籍和经验分享,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您核实后再引用!
喜欢艾灸的朋友迎留言吧,我们互相交流学习!